首页 > 科技

巨头跑步布局元宇宙 马斯克正考虑创办得克萨斯理工学院

科技 12-12

  科技巨头跑步入场布局,“元宇宙”到底是什么?火在哪里?

  美国社交媒体脸书公司日前宣布,5年内拟在欧盟国家雇用1万名高技能人才打造“元宇宙”,这是世界科技巨头布局“元宇宙”的最新一步。什么是“元宇宙”?它如何从科幻小说中的概念发展为科技巨头重点布局的技术方向?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变化?

  由科幻走入现实

  “元宇宙”本是源自科幻小说和电影的概念,今年3月美国罗布乐思游戏公司上市引发现实中的“元宇宙”热潮,一些国内外科技巨头和资本跑步入场。罗布乐思游戏是一款受青少年欢迎的沙盒游戏,玩家可在其云平台上开发各种小游戏。

  “元宇宙”由“meta”(超越)和“universe”(宇宙)组成,即“超越宇宙的世界”。牛津词典将其定义为一个虚拟现实(VR)空间,用户可在其中与电脑生成的环境和其他人交流互动。

  约30年前,美国科幻作家尼尔·史蒂芬森的小说《雪崩》创造了“元宇宙”概念,指代计算机生成的虚拟世界。小说主人公是一名披萨外卖员,现实中与人合租于狭小仓房,但当他将自己接入“元宇宙”,便入住虚拟豪宅。在“元宇宙”中,人人都有自己的“数字化身”。

  电影《头号玩家》则直观地给观众展示了实现“元宇宙”的形式。戴上VR头盔便可进入“绿洲”虚拟世界,这里有完整的虚拟社会形态,包含各行业的数字内容、数字产品等。主人公不仅能“看到”,还能通过体感套装感知虚拟世界中冲突引发的身体疼痛。

  罗布乐思游戏公司首席执行官巴舒基提出了“元宇宙”所需具备的8要素:身份、朋友、沉浸感、低延迟、多元化、随时随地接入、经济系统和文明。基于此标准,“元宇宙”应是一个平行于现实世界的虚拟世界,拥有完整运行的社会和经济系统,现实中的人能以“数字化身”形式进入虚拟时空,并获得尽可能接近真实的体验。用户可在“元宇宙”中进行娱乐、社交、消费、内容创作等。

  缘何迎来热潮

  业界普遍认为,2021年是“‘元宇宙’元年”,这距被称为“虚拟现实元年”的2016年已过去5年之久。所谓“‘元宇宙’元年”会是“新瓶装旧酒”吗?或许可从相关科技公司最新规划中窥见一斑。

  脸书首席执行官扎克伯格今年7月表示,“元宇宙”将成为移动互联网的“继任者”,相信脸书将在今后约5年内“从一家社交媒体公司变成一家‘元宇宙’公司”。微软首席执行官纳德拉今年5月说,该公司正努力打造一个“企业版元宇宙”。美国英佩游戏公司也表示已筹集10亿美元资金用于开发“元宇宙”相关产品。

  业界对“元宇宙”尚未有公认定义,各公司塑造“元宇宙”的方式也多种多样。全球芯片巨头英伟达开发实时仿真和协作平台Omniverse,用于探索“元宇宙”。日本VR开发商Hashilus今年8月开放“元宇宙”浏览器“Mecha Bath”,允许用户直接从网络浏览器进入一个有大量实时在线参与者的虚拟空间。

  “技术渴望新产品、资本寻找新出口、用户期待新体验”——这是“元宇宙”概念红火的主要原因。与“虚拟现实元年”相比,需求端膨胀、新技术加持让“元宇宙”概念落地更牢靠。

  在需求层面,新冠疫情减弱人们在物理世界的联系,加强了虚拟交互需求。清华大学新媒体研究中心近期发布的《2020-2021元宇宙发展研究报告》指出,疫情隔离政策下,全社会上网时长大幅增长,“宅经济”快速发展。

  在技术层面,虚拟现实、增强现实(AR)、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是“元宇宙”发展的基础。其中AR、VR等交互技术和硬件设备是进入“元宇宙”的关键。目前,多家公司都推出了消费级VR头显设备,戴上它们玩沉浸式游戏、在线虚拟社交均已实现。

  尚在“哺乳期”

  层出不穷的“元宇宙”应用大有“乱花渐欲迷人眼”之势,不过无论是技术水平、内容供给还是用户体验仍在初级阶段。新经济投资机构易凯资本认为,“元宇宙”尚在“哺乳期”,短期突破口还是游戏、社交和沉浸式内容,这是用户当下的核心需求,继而才能通过流量优势逐步拓展外延,形成生态。

  长远看,“元宇宙”最终可能催生线上线下一体的新型社会关系。清华大学新媒体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沈阳教授对记者说,“元宇宙”一方面拓展了人的生存维度,人将生活在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融合的综合环境中;另一方面拓展了人的感官维度,带来了现实与虚拟世界的视觉、听觉、触觉相结合的综合感官。

  “展望未来,线上与线下将彻底打通,人类的现实生活开始大规模向虚拟世界迁移,人类将成为现实与数字的‘两栖物种’。”他说。

  任何新兴技术落地都会伴随未知风险和挑战。沈阳认为,随着虚实融合的深入,“元宇宙”中的新型违法犯罪可能对监管形成巨大挑战。此外,“元宇宙”中游玩与劳动边界模糊,游戏玩家的闲暇时间被技术平台占用。

  专家还认为,未来的跨企业“元宇宙”中,需要有一个公允的第三方平台对用户数字资产确权,以实现跨企业应用的调用,比如在A游戏中买的衣服在B游戏中也能穿戴,用户的“数字化身”也能在不同平台统一和互通。

  IPFS分布式存储,实现更多人参与的下一代互联网新基建

  新基建,无疑是中国发展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的大热门。2021年3月12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提出,围绕强化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支撑,布局建设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高速泛在、天地一体、集成互联、安全高效的信息基础设施,增强数据感知、传输、存储和运算能力。

  在新基建所囊括的领域中,“数据”无疑是一个核心方向,而“大数据中心”建设被公认为是新基建的七大领域之一。新基建的基础就是海量的数据,所以数据的安全、高效、低成本的储存,更成为了基础中的基础。

  当下云储存主流是中心化储存,安全和成本问题值得关注

  数据储存,对于个人用户而言可能只是意味着电脑的硬盘空间,手机的储存空间,但在产业化的领域,大规模的数据储存完全依赖本地储存已经很少,各种云储存服务已迅速成为各行业布局大数据的基础。自从2006年亚马逊推出AWS并获得成功后,全球各大云服务平台如雨后春笋般相继诞生,在国内各类云服务也迅速占领市场,为企业、政府部门和用户提供云计算和数据储存服务。根据国际权威机构Statista的预测,到2035年,全球大数据存储量将达到2142ZB,2026年全球云存储市场规模将达到1697亿美元,而中国的数据圈将以14倍的速度扩张成为全球最大的数据圈。

  但随之而来的,也有一系列的问题。首先自然是安全问题。通过云储存来存取数据,必然有海量的隐私数据会储存在云储存服务供应商的服务器上,虽然其经过诸多措施、机制和制度来确保安全不泄露,但总会由于黑客攻击、内部人员违规操作等问题时不时地产生数据外泄的问题,类似的事件已经层出不穷。而一旦机房发生故障,服务器宕机,也将导致数据丢失、业务瘫痪的风险。其次,由于云储存数据大量依赖服务器储存空间,其固定成本十分可观,不同的云储存服务平台之间数据迁移的成本同样居高不下,云服务的高价格,同样成为阻碍许多企业和个人“上云”的门槛。最后,由于受到服务器机房的影响,现有云储存服务的效率也还不够高。

  若究其根本原因,这些问题都与当下的云储存技术本身的高度中心化有关。

  由于高度依赖服务供应商本身的服务器,所有的客户数据都只能“放在一个篮子里”。而云储存服务供应商提供服务的前提条件又是完全掌握客户的数据,所以其安全问题也难以根治。在这种情况下,“去中心化”的云储存,就成为了业界探索的一个重要方向。

  “去中心化”储存技术有着明显的优势

  所谓的“去中心化”储存技术,是基于分布式储存与区块链技术的结合。它的原理是,数据并不在单个公司的服务器上储存,而是每个数据通过区块链的技术,进行切割、加密和分发,储存在网络上不同的终端上。任何一个储存终端都只有数据的N分之一,也就意味着除了数据所有者之外,没有任何一方可以提取、还原数据,也确保了数据在整个网络上有无数个备份,这从根本上解决了数据的泄露和丢失问题。

  分布式存储网络可能使用数百万台服务器设备而不是数百或数千台。这意味着存储的可用性通常要高得多,并且存储数据的成本要低得多。通过分布式存储网络,需要额外存储容量的各方可以更安全,更透明地存储数据,以实现更低的价格。同样,超额存储容量的所有者可以通过以前闲置的硬件赚钱。

  在去中心化存储中,采用了一项新的文件协议——IPFS协议。行业普遍认为,这将是替代当下互联网HTTP协议的下一代协议。IPFS(The InterPlanetary File System)是一种点到点的分布式文件夹系统,一个传输协议。IPFS项目通过集成已有的技术创建一种点对点超媒体协议,致力于实现互联网中的永久可用,数据可以永久保存的全球文件夹存储系统,如果说HTTP协议是Web2.0的基础设施,那么IPFS可以看作是Web 3.0的基础设施。

  据相关专业机构统计,2020年全球中心化云存储数据量规模达2376EB,预计未来5年全球中心化云存储数据量规模将维持28%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而全球去中心化云存储数据规模未来五年的年复合增长率达109.3%高于中心化云存储增速。

  积极探索去中心化云储存的应用落地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去中心化云储存还在起步和探索阶段,但其中也不乏落地的项目。微软、京东、宝马、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美国国会图书馆和维基解密和德国航天中心等企业和机构,都不同程度地应用去中心化云储存技术来进行云数据的保存和备份。如今在国内,也有不少研究院、企业、平台、机构、正在积极探索去中心化云储存技术的推广和落地。

  这其中不乏来自于民营的技术创新企业,例如,在分布式存储赛道积极推动去中心化技术的贡献者——安迈云,其在分布式存储系统的应用表现就格外引人关注。作为全球分布式加密存储一体化技术服务商,安迈云通过“硬件基础设施+软件系统”服务模式集成分布式存储服务器、平台、工具集等产品方案形成一体化技术服务模式,实现了高可用、高安全、低成本的去中心化数据存储技术服务解决方案输出,并成功应用到了医疗、司法、政务、融媒体、大健康等领域,助推行业高质量发展。

  利用区块链架构,安迈云分布式存储一站式技术解决方案,进一步优化了数据传输效率以及存储资源利用率,在为云环境提供按需获取、弹性扩展的海量存储资源池的同时构建起了分布式存储赛道发展的“安迈云模式”,让更多人能够更加高效便捷地链入Web3.0数字时代的算力生态,分享分布式存储技术发展带来的商业红利。

  在探索更高安全性、更高效率,更低成本的大数据储存之路上,正是有着像安迈云为代表的底层技术服务商;阿里云、腾讯云、华为、浪潮这样的云服务厂商,以及下游的应用服务提供商构成了整个产业链,在数字化建设的道路上,不断探索新的技术方向,从中心化到去中心化,技术的演进是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去中心化的模式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新互联网时代的出现,值得我们积极去探索、实践,让我们拭目以待。

  MIT之后TITS?马斯克正考虑创办得克萨斯理工学院

  MIT(麻省理工学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之后又要有一所TITS(得克萨斯理工学院,Texa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 Science)了?

  10月29日,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Elon Musk)通过社交媒体表示,他正在考虑创办一所新的大学——得克萨斯理工学院(Texa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 Science)。

  在今年3月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1年会上,马斯克曾就“下一个颠覆性创新”主题与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以及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薛澜进行讨论。

  薛其坤建议马斯克,像特斯拉这样的企业,可以做个跟行业更紧密的大学,培养更有针对性的人才。

  马斯克则回应道:“这个想法很有意思,实际上我们也考虑过,尤其是关于机器人编程方面的教学。因为这方面的专业人才较少,我们很多的现代生产工厂又非常需要机器人。机器人是很容易买到的,但很缺少机器人编程方面的人才。这是我们之前经常讲的,也就是机器人编程方面的课程。这是未来特斯拉可以着手的一件事情。”

  在北美洲,Institute是指理工、工学、科技、技术或专科性的高等院校。MIT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波士顿市,是世界著名理工院校,位列2021-22年度QS世界大学排名第一。MIT于1861年由著名自然科学家威廉·巴顿·罗杰斯创立,他希望能够创建一个自由的学院来迎合快速发展时期的美国。

  近来马斯克对得州颇为青睐。今年10 月上旬,马斯克在特斯拉2021年股东大会上宣布,公司正在将总部从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硅谷迁往得克萨斯州奥斯汀。

  特斯拉在奥斯汀建设新工厂已有一年多的时间,该工厂Model Y的生产可能在今年年底开始,并可能在明年年底达到量产。此外,得克萨斯州超级工厂预计今年不会生产4680电池。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都昌在线网上有所的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和都昌在线无关,如有侵权请指出,我们立刻删除,本站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都昌在线-让世界了解都昌

都昌在线-今日都昌新闻门户

| 浙ICP备05082053号-1

Powered By 都昌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