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者号“十四五”开局首潜航次取得新突破 国产操作系统银河麒麟加强版正式发布
奋斗者号“十四五”开局首潜航次取得新突破
深蓝之下,深渊之上。
一艘被誉为“移动海上实验室”的科考船,搭载由15家单位、60人组成的科考队伍,携带国家关键深海装备,从海南辗转抵达“地球第四极”。
一群在地球上寻找和挑战深海的人,从一个海域跨越到另一个海域,再次成为马里亚纳海沟的来客。
一个“十四五”时期开新局的航段,近60天、5388海里的征程,“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投入常规科考应用,多个深海“神器”接受万米洗礼,我国深海科考由“进入”向“探测”继续推进。
今年8月至10月,“探索一号”科考船完成了第21个科考航次的首个航段,其搭载的“奋斗者”号再次在万米深海征途上留下足迹。这证明,人类认识、保护、开发海洋的脚步,将永不停止。
深渊之极,再战万米“挑战者”
万米深海,曾经被认为是海洋科考的“禁区”。“挑战者深渊”,是地球最深处马里亚纳海沟的“极地”,最深超过10900米。这片漆黑、高压、低温和地质运动活跃的“深海荒漠”,现在是海洋研究最前沿的领域之一。挑战马里亚纳海沟的中国科考人,成为大洋上的一抹亮色。
——挑战万米,突破自我新跨越
“大国重器,不需要‘样子工程’,由‘试’到‘用’,才是应有本色。”航次监理、高级工程师张宏太说。
去年,我国自主研发的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实现万米海试成功坐底。今年又战深渊,“奋斗者”号再次令人瞩目。此航段中,它一共下潜28次,其中7次到达万米深度开展作业,进一步验证了我国潜水器高频次、连续深潜作业能力。
下潜作业期间,“奋斗者”号开展了目标搜寻及地形探测、采集深渊海底样品及搭载装置进行海试等作业任务。这标志着它正式跨越到常规科考应用阶段。
——挑战万米,勇于迎接新考验
从实验室到深海,装备海试面临着在“教科书上找不到标准答案”的考验。
“海斗一号”总工程师、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唐元贵说,这台全海深自主遥控潜水器经过近一年的优化改进,重新来到熟悉的战场,但负责海试的科研人员仍旧小心谨慎。“最焦虑的一次是试验进行到7.5小时,距离‘海底8小时’指标仅一步之遥,没想到它还是因故障提前结束了任务。”他说,对于要求严格的团队而言,该项指标考核成绩就是零。
“抬起头来,挺起胸膛,再来!”当看到连续工作18小时的同事们一个个揉着眼睛睡不着觉时,唐元贵鼓励大家找出问题,梳理方案。在没有援兵、备件不足的条件下,“海斗一号”在接下来的潜次中,成功突破海试指标并完成试验性应用。
——挑战万米,不断创造新纪录
在同一条科考母船上,全海深载人潜水器、无人潜水器和着陆器交替下潜作业,此次在“探索一号”上成为现实。
参加海试的多个项目装备也纷纷传出捷报——
浙江大学海洋学院的深渊宏生物保压取样装置,在国内首次实现近10900米深度的保压样品获取;湖南科技大学全海深海底水体和沉积物气密取样装置经过现场考核,表明我国在7000米级深度条件有能力获取深渊环境高质量保压沉积物样品;浙江大学全海深重载比例液压机械手在海底作业过程中,展现出抓、割、剪、拨等“十八般武艺”,首次让此类机械手在万米海深成功取样成为现实……
深海之行,追寻“心中那抹蓝”
海浪汹涌险恶,海上艰难孤独,漫长的深海科考过程,是一场与自然和心灵的搏斗。是什么驱使科考人一次次进入大海、迎接一个个未知挑战?
“是好奇心。”航次项目助理蔡珊雅说。好奇是人的本能,人们对深海的好奇,不亚于外星球。海底也有山川沟壑、有火山冷泉、有悬崖峭壁、有栖居生物,“那几乎是一个未知的世界”。 她从万米深渊上到甲板后,迫不及待将拍摄到的“怪异斑驳图形”“神奇沉积物”“蠢萌狮子鱼”等影像,同其他科考人员分享,仿佛发现了“新大陆”。
“探索一号”实验部主任盖文庆还记得,在西南印度洋数千米冰冷海底发现的一处热液。灯光照去,喷口周围竟出现密集的虾群。“简直无法想象,这种震撼场景怎能不吸引人去追寻、研究呢?”
“是责任心。”在“探索一号”的会议室里,挂着蓝底白字的横匾:“向深海深渊进军,对科考成果负责”。潜器间里,潜航员们每次下潜前,都要对潜水器进行多达10几个小时的故障排查和检修保养工作,有时甚至要通宵鏖战;在实验室,海试装备的负责人反复调校,一丝一毫也不敢疏忽。“没有绝对的万无一失。”“探索一号”实验部轮机长李湘湘说,“每个零件、设备都得严丝合缝,因为科考成果很可能受一处小差错影响而化为泡影。”
“是使命感。”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教授张宇说,她只是“想为国家做点事”。她说,“探索一号”出海后,代表的就是中国,所有科研人员怀着对大海的热情,怀着国家荣誉感,进行各自研究领域的突破,“是一件幸福的事”。
唐元贵表示,研制深海大国重器,是深海科研工作者肩负的使命。“深海人”在一次次经验教训中,摸爬滚打,坚守前行,“做隐姓埋名的人,干着惊天动地的事”。
深蓝之梦,扬帆漫漫长征路
一次次的深海科考,不仅加深人类对深海的认识,带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改革进步,还填补人类在海洋物理、微生物、有机化学、地质学等研究领域的历史空白。
“但目前人类在海洋面前仍是一个学生,我们还有很长的求索之路要走。”张宏太说,装备海试只是深海科研的一张“入场券”,人们对海洋尤其深海、深渊,认识还远远不够,深海科考事业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我国在一些关键技术和设备上,仍存在“卡脖子”的风险,这不仅需要对海洋怀有敬畏之心,更需要一步一个脚印,不断投入、研究和试验。
“所有的艰难,都不会阻挡我们对大海的向往。”蔡珊雅至今记得,当她乘坐“奋斗者”号下潜时,全程几乎如同黑夜。而一旦坐底,开灯的瞬间从舷窗向外看,鱼虾等生物游来游去,感觉“山河”就在脚下,灯光照过的海水,会呈现出渐变的蓝色,美丽而梦幻。
她觉得这就像是深海研究的过程——深海狮子鱼为什么没有皮肤?海底为什么会形成波纹?深海的菌群是怎样相互组成一个生态系统?许多现象和事物在教材和学术论文里找不到,人们对这些问题最初满怀疑惑,但通过不断研究,总会“柳暗花明”。
首次参航“探索一号”的浙江大学海洋学院硕士研究生阮东瑞,经历了海试设备多次出现故障、令他几近要放弃的“至暗时刻”。在全船人员的帮助下,他终于一举获得宏生物的取样成功。立志继续攻读海洋学科博士的他说,深海科考风险高、周期长,稍有疏忽就会失败;深海研究有时候可能在大量投入后一无所获,但好运一定会眷顾对大海探索永不止步的人。“深海科考没有捷径,这个事业,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人传承下去,年轻人要准备握好接力棒。”
未来的深海图景将会变成怎样?“从推开深海一条门缝,到打开深海大门,国家经过了多年努力。我相信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深海装备出现在大洋之中,勘探开发资源、保护海洋生态,我们的海洋强国之梦一定会成为现实。”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工程师张健说。
日本再发一颗导航卫星,增加“日版GPS”稳定性
日本H-2A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一颗新导航卫星,取代11年前发射的已老化导航卫星。
当地时间11时19分,H-2A火箭从日本种子岛航天中心发射升空,发射约30分钟后,卫星进入预定轨道。
当地时间2021年10月26日,H-2A火箭从日本种子岛航天中心发射升空。人民视觉 图
日本准天顶卫星系统(QZSS)是日本版的全球定位系统。根据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的说法,日本准天顶卫星系统最终将由7颗卫星组成。
2010年,首颗准天顶导航卫星发射。2017年,日本完成第四颗准天顶系统卫星发射,2018财年开始提供全球定位系统服务。日本政府计划在2023财年将在轨卫星数量增加到7颗,以提高定位精度。
此次发射的卫星是准天顶卫星系统的第五颗卫星,将取代11年前发射的寿命到期卫星。这颗新卫星将增加系统稳定性,卫星特别针对日本山区和城市地区做了优化。
据《日本时报》报道,该卫星由三菱重工制造,将与此前发射的其他三颗导航卫星一起工作,与美国GPS卫星互为补充。
三菱重工为JAXA建造和操作H-2A火箭。本次发射是自2020年11月29日日本发射激光通信中继卫星入轨以来H-2A火箭的首次发射,也是日本自2005年以来连续38次成功发射H-2A火箭。
国产操作系统银河麒麟加强版正式发布
操作系统是人与计算机之间的接口,也是计算机的灵魂。记者从今天(10月27日)召开的2021操作系统峰会上了解到,我国自主研发的国产操作系统银河麒麟迎来技术突破,今天发布了最新的升级版本。
今天上午,国产操作系统——银河麒麟发布了升级版本V10SP1。此次发布的升级版在上一代版本V10的基础上,新增了与移动软件之间的融合,可以在电脑上直接安装和运行手机端的应用,还在安全性上有了显著的提升。
国产操作系统技术专家 韩乃平:现在已经是叫迎接移动时代的一个操作系统,它不仅仅是支持PC,现在它还支持安卓应用。我们自己(的操作系统)除了安全可信之外,还有安全管理中心,我们还支持指纹虹膜,静脉这些生物因子、生物因素的识别,让系统更加安全,更加可靠。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的灵魂,银河麒麟和我们日常使用较多的Windows、苹果、安卓等都属于操作系统。操作系统其实就是硬件设备和软件程序之间的一个桥梁,使应用程序可以顺利地在电脑或手机等硬件产品上运行。
国产操作系统业务专家 韩光:它是打通软硬件之间相互兼容的一个平台,就是因为在硬件这和软件之间有了一个操作系统,所以我们才能用这些程序,如果没有这个操作系统的话,其实这些程序是没有办法直接跑在硬件设备上的,所以你是没法用的。
中国工程院院士 郑纬民:操作系统现在应该说是一个硬件跟程序之间的桥梁,实际上我们前几年的操作系统大多数都是国外的,操作系统这个程序怎么运行的?数据的操作系统的安全机制怎么样?有数据的走向,我们的数据究竟走到哪去了?我们都不了解不清楚。一直我们说要自主可控的话,必须得有自己的操作系统。
成功应用于神舟十三号等重大工程
那中国人自主研制的操作系统到底应用怎么样呢?不久前,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中国空间站迎来了第二批航天员。而在神舟十三号飞天的背后,我们使用的就是国产操作系统。
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神舟十三号的飞控团队正在对空间站组合体状态进行监测,以确保空间站组合体安全稳定运行。
最近一段时间,由于空间站建造任务频繁密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总调度“北京明白”也火遍了网络。据了解,北京总调度的每一条口令,就是通过银河麒麟操作系统支撑的飞行控制软件来发出的。
国产操作系统技术专家 淡建群:飞行控制软件主要是满足空间站航天器的协同分工,长期在轨的运行,以及高密度的发射任务实施和海量数据存储任务要求而来的。我们所看到的就是北京中心的飞行控制软件,全是基于我们麒麟操作系统研发的。
一般通用的操作系统实时响应精度最多能达到20到30毫秒。载人航天,人命关天,它的飞行控制对于软件的实时响应能力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响应精度必须要达到8毫秒。
国产操作系统技术专家 淡建群:这个8毫秒指的是什么?就是说我在处理一些速度,我在地面处理一些数据的速度的时候,要求你要在8毫秒内要给出响应。
记者:做不出反应怎么办?
国产操作系统技术专家 淡建群:这样会不会导致我有一些重要的事件判断不出来,导致一些不可预知的后果,在应急处置的时候,这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科研攻关和升级改进,银河麒麟操作系统满足了神舟十三号任务对于高精度的实时响应需求。除了用在载人空间站任务,银河麒麟也已经在我国火星探测、探月工程以及北斗工程得到应用。
国产操作系统技术专家 淡建群:在未来麒麟操作系统将会伴随着我国的空间站的全寿命的运行过程中得以使用,同时也会在我国后续的重大航天工程中将会得到应用。
广泛应用于金融、海关、能源等众多行业
我国自主创新研发的银河麒麟操作系统,除了在航天领域的应用,也已经走进了我们生活的多个领域。
总台央视记者 徐静:目前国产麒麟系统其实已经应用到很多电脑终端当中,比如说我旁边这台电脑,它所使用的就是银河麒麟桌面操作系统V10版本,那么它的体验感到底如何呢?
首先打开一个浏览器,打开一个搜索引擎,我们可以看到在整个搜索过程当中,即便打开这样文字和图片很多的网页,它的刷新率也是很快的,整个体验下来也是非常流畅。
目前,银河麒麟操作系统已经应用在金融、海关、能源等众多行业。
国产操作系统业务专家 韩光:比如说我们政务服务的很多领域,其实应用了我们的操作系统,在无声无息当中,已经走入了我们老百姓的身边。
韩光告诉我们,银河麒麟操作系统发展至今,在操作性上已经和我们日常使用的Windows系统差异不大了,大家可以平滑地从Windows系统过渡到银河麒麟系统来使用。但是由于起步较晚,在应用上,银河麒麟距离国外的操作系统还有差距,还需在推广应用上下功夫。
中国电子麒麟软件董事长、党委书记 谌志华:目前苹果的适用的软硬件大概在百万级别,微软(Windwos)在千万左右级别的,我们希望的话利用2-3年的时间,我们达到苹果目前(百万级别)的使用的生态水平。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都昌在线网上有所的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和都昌在线无关,如有侵权请指出,我们立刻删除,本站不负任何法律责任。